還記得去年的時候我看到過一個視頻,有一個外國的老爸在安慰自己的女兒,他的女兒是剛剛才發(fā)過火的樣子。
這位老爸告訴女兒:你不一定非要開心,但因為不必強迫自己,更重要的是,你不能一直沉浸在憤怒里,對于生氣這件事情,要學會接受并且尊重它要學會放下,如果做不到那就順其自然,我們依然愛你不會受任何影響。
有脾氣要發(fā)出來
兒童心理學者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曾說過:「讓孩子將脾氣發(fā)完,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fā)脾氣。發(fā)脾氣本身是無害的,阻止發(fā)脾氣才是」。
所以,當孩子情緒激動時,不妨讓他們痛痛快快地發(fā)一發(fā)脾氣,哭一哭,等孩子的情緒平復一些的時候,我們再來幫助他們學會合理地抒發(fā)情緒。這個時候可以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現在很難過,難過就跟媽媽說,我會一直在你身邊。”
所有家長應該明白的是:憤怒不會傷害到別人,不正確表達憤怒的方式才會。
越是孩子小的時候,我們越要允許孩子表達憤怒,及早教會他正確處理情緒的方法。
◆ 幫助孩子辨識自己的情緒
舉個例子:
孩子放學回來告訴你:我舉手了可是老師沒有喊我!
你可以回答:這樣啊,好遺憾,失去了表現的機會,所以你很生氣、很委屈吧?
首先可以讓孩子明白,事情的大概我知道了,結果不滿意。
其次暗示他,結果是既成事實,沒法改變,很遺憾;
再次提醒他,接下來首要處理的,是自己的情緒,而不是結果:
也就是說,現在真正該做的事情,不是因自己感到委屈而找對方理論,而是應該意識到,真正的困擾其實是自己的情緒反應,那么隨后該努力的,就是如何調試情緒,做出合適反應。
接著引導孩子從中學會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全班45個人,你舉手45次才有1次被叫到的機會,不要灰心,繼續(xù)舉手才有機會。
最后引導孩子從中學會換位思考,有所收獲:其他同學也是每舉45次手才有一次被叫的機會,你得到了別人就會失去,以后被叫到“得意”的時候不能忘形,免得引起他人嫉妒。
◆ 幫助孩子尋找原因,允許他表達情緒
首先詢問孩子生氣的原因,其次表達對他心情的理解,然后告訴他可以通過什么途徑表達自己的情緒。
可以打打枕頭、在路邊踢踢石頭、聽聽音樂平靜一下等等,只要是不傷害自己和他人,都可以來使自己好受點。
讓孩子不要長時間出于負面情緒中,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將注意力放到如何解決問題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