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手中的石頭”有大有小,有輕有重,你手中沉重的石頭在孩子眼里也許像鵝毛一樣的輕飄飄,孩子手中輕的石頭在你眼里也許是沉甸甸。我們經(jīng)歷的許多問題也如同這石頭一般,“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而親子關系卻絕不是“冷暖自知”,他需要你感知自己的同時,也能切切實實的站在孩子的角度感知孩子的世界。隨著2015年6月12日親子工作坊第二期課程的開始,對親子關系的探討也隨之進入一個更深入的層次。
原生家庭影響著孩子的成長、伴侶的選擇,夫妻關系影響著親子教育、家庭和諧,依戀類型同時影響著夫妻和親子關系。夫妻間到底應該怎樣相處?如何才能化解親密關系的沖突?朱老師寥寥幾語便道出了在座家長的迷惑,簡單卻耐人尋味的講解,細致又巧妙的列舉,讓家長在課堂中頓悟,在課后回味思考。
“你的缺點是?缺點帶給你的好處是?”奇怪的問題卻引人深思?;蛟S你從不曾這樣想過,缺點還會給我?guī)砗锰帲窟@樣的自我對話,讓你清楚的知道,這個缺點的土壤是什么?你為什么會有這個缺點?這樣你就會清楚,問題的功能到底是什么?是原發(fā)獲益還是繼發(fā)獲益?朱老師一語道破家長們密切關注卻又束手無策的問題,我們想要改變孩子的壞行為,不是要改變行為本身,而是要找到行為的獲益點,改變行為的獲益點!而目前家長要做的就是接納孩子的壞行為,只有接納才能改變!
怎樣問問題才能得到最真實最可靠的答案?拐彎抹角的間接提問,即循環(huán)式提問。朱老師通過對循環(huán)式提問的講解,幫助家長深入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孩子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幫助家長修通整理自己的同時也不斷地完善家庭成員之間的相處模式。
親子關系受到家庭方方面面的影響,不只是關注孩子,還要關注其他家庭成員。家長對孩子的態(tài)度,也不僅僅只需要“溫柔的堅持”,更需要“耐心的關注”。家長學會用科學合理適合的方法去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在學習中不斷轉變家庭教育觀念,完善家庭教育模式,給孩子創(chuàng)造好的家庭氛圍。第二期課程結束了,可是關于親子關系的探討卻沒有止步。怎樣解救“焦慮的母親”,怎樣擺脫“缺位的父親”?讓我們一起期待親子工作坊第三期的課程!